公益慈善研究院

Institute for Philanthropy Tsinghua University

王名:智慧慈善的本质在于提升生命的高度

       我院院长王名教授在第三届世界公益慈善论坛上就智慧人文和慈善传承发表演讲,强调智慧慈善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尽人事做公益,二为顺天意存敬畏其本质在于提升生命的高度。整理如下:

       大约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的一位弟子樊迟问他:“何为智慧?”孔子回答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也。”我的理解,孔子的回答说明了智慧人文的两层含义,第一是尽人事,做公益,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努力做事,帮助他人,利于社会;第二是顺天意,存敬畏。敬畏什么?一要敬畏,二要敬畏人文,三要敬畏良知。敬畏不是做事,是做人,修行,积德,以远离鬼神,提升生命的价值。两千多年前古圣先贤的这个教诲,说的是智慧人文,点化的却是我称之为“智慧慈善”的真谛!这个真谛就是,慈善既在助人更在助己,助人以务民之义,助己以远离鬼神,提升生命的高度。具体来说:第一,慈善首先要尽人事,要最大限度地发掘和动员慈善资源,让更多的人、更多的资源用于公益慈善事业;要做公益,让公益慈善资源尽量快、尽量多和尽可能有效地用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更多的人群受益,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不断进行社会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做到“务民之义”;第二,公益慈善更要顺天意,要敬畏天地,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和客观规律。不仅公益于人类,还要公益于天地。要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以天地为师,以天地为上;要敬畏人文,敬畏历史,敬畏文明,百善孝为先,行言史为谏,努力传承和光大人类文明;要敬畏良知,相信人皆有良知,心皆存良知。良知是外化于行的伦理,是内化于心的神灵。只有顺天意、存敬畏,才能远鬼神、有福报,才能通过行善以积德,从而提升生命的高度。

       我们大家所开展的所有公益慈善活动,可以说每一个善行、善举,包括开展的慈善研究、人才培养,乃至今天在这里举办世界公益慈善论坛,讨论关乎慈善的所有问题,可以说都包含了上述两个方面,外向于事情,内向于心灵。我也特别注意到,在联合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中,17项指标也大致可以区分为尽人事的指标和顺天意的指标两个大类。换句话说,联合国在未来15年内致力于推进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归根到底和智慧慈善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

       而在上述两个方面中,无论在实践中还是理论上和认识上,我们都过于看重前者,而重视后者则远远不够。其实慈善的本质并非事物,也不仅在助人,更在于超越事物、超越助人的自我救赎、自我提升,在于通过利他助人的公益慈善活动最终提升自己的生命高度,也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王名教授还分享了近年来利用暑假参加禅修的心得,强调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中,包涵丰富的慈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