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研究院

Institute for Philanthropy Tsinghua University

中国高校公益慈善教育共同体会议(2022)在烟台召开


bb61906559364c946d527a294284508.jpg

编者按:2021年11月,“清华-敦和中国高校公益慈善教育论坛”发出《关于共同推动中国高校公益慈善教育的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得到全国58家高校及机构的积极响应与支持。倡议围绕“夯实学科基础、培养专业人才、推广慈善通识、促进交流共享、弘扬慈善文化、拓展国际视野、协同社会发展”等方面,期待共同谱写中国高校公益慈善教育新篇章。2022年2月,浙江工商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申报的慈善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获批备案,对推动中国高校慈善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为推动公益慈善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实质行动,推动高校协作与教育共同体建设,可持续助力中国高校公益慈善教育工作,7月10日,来自全国近40家高校与机构的50余位代表们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相聚烟台,参加中国高校公益慈善教育共同体会议(2022)。本次会议由敦和基金会、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公益慈善学园、山东工商学院公益慈善学院等单位共同筹办。


会议由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蓝煜昕主持,邀请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院长程刚、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公益慈善)学院院长于秀琴分别致辞。程刚在致辞中提到,随着慈善管理专业的落地,欣喜看到更多高校学者和老师加入到慈善教育的队伍中来。提醒慈善教育要注意不要走向同质化,各高校的慈善管理专业应具备自有特征,办出特色,倡导推动多元介入、多元发展。于秀琴结合山东工商学院公益慈善教育经验,在致辞中谈到,一、共同体平台一定要有成果,作为经验交流与分享的平台;二、共同体平台也是研究平台,教学和科研要结合,理论和实践不脱节,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三、要结合中国特色,探索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发挥各个高校自有优势并与国家优势结合;四、慈善教育最重要的是后续要可持续。


共同体会议按“抛砖-引玉-共识-行动”的逻辑展开。


- 抛砖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宋庆龄公益慈善教育中心主任杨志伟,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罗文恩,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公益慈善学园发起人李健分别作分享。


杨志伟分享的题目是:共同体作为教育基础设施——NACC&TASPAA的历史与经验。介绍NACC(Nonprofit Academic Centers Council美国非营利组织学术中心委员会)的成员资格与会员制、出版物、课程指南;以及TASPAA(Taiwan Association for School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Affairs 台湾公共行政暨公共事务系所联合会)的成立缘起、宗旨与任务、组织架构、会员代表、教学研究与服务、年会等。


罗文恩就高校慈善教育共同体的愿景与使命、核心职责和运作机制等分享初步设想。共同体的核心职责包括:推动高校公益慈善理念传播和文化营造;推动公益慈善科学研究,教学经验交流及教研成果发表;推动中国特色公益慈善学科体系建设,课程体系搭建和教材开发;推动高校开展公益慈善通识教育,开设慈善管理专业,夯实相关师资力量;汇聚更多社会力量关注与投入中国公益慈善教育事业。


李健从慈善教育发展我们可以做什么的角度进行分享,提出4个建议,包括: 1、慈善教育领域科研成果的产出与发表;2、慈善教育教学课题申报;3、合作编写高质量教材;4、开展教学方法研讨。


- 引玉 


线上线下与会代表围绕“评论与建议”“ 能做什么贡献”两方面热烈发言,就学科建设、跨学科参与、案例开发、学术期刊建设、教学与实践、资源筹集、社会影响力建设等开展讨论、提出建议。




- 共识与行动 


线上线下与会代表经过分组讨论,形成公益慈善教育共同体共识与行动决定:一是共识和共同愿景;二是高校协作机制;三是围绕“教学研究”、“课程与教材”、 “实践创新”、“资源筹集”等四个方面共同推进。会上合议由南京三所高校共同承接下一届共同体会议筹备事宜,持续推动中国高校公益慈善教育事业。

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公益慈善)学院院长于秀琴作会议总结,对会议进展高度肯定,会议效率高,收获多。同时希望与会各方共同努力,发挥共同体作用,会后高效跟进落实各项事宜。